当前位置:
(新京报)雨季何时来
2012-3-26 15:47:46 打印


海子边村,一位老人家在供水点排队等待送水车到来。村里大多是留守的老人和儿童。


沾益县,村民奖励拉车有功的牲口一瓢清水。没有送水车来时,需要骡子到山下驮水。


沾益县威格小学,学生排队领水。每名学生每天只能领半盆水,洗漱日用。


曲靖市田家堡村,当地村民在一个干枯的水潭底部挖了一星期,七八米深,依然没有水。


曲靖市沾益县大坡乡三只脚水库,一位村民躺在库底的木船上休息。这里曾是一个蓄水3万立方米的水库。水库里有鱼,有荷花,库区有“小江南”的美称。这个水库于去年10月彻底干涸。


元谋县海子边村。杨明月在整理小麦。她家4亩小麦,播了40公斤种子,而收成却不到30公斤。


元谋县海子边村,由于缺水,整个村庄的土地都没有播种。村中水源基本枯竭,剩下的泥塘水也无法饮用。

  据云南省红十字会统计,连旱三年的云南省,截止到2012年3月20日,已有412条中小河流断流,581座小型水库干涸,493.96万人、243.73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。

  春耕在即,为帮助云南特大旱灾地区受灾农户度过用水危机,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发起“春雨行动”大型公益活动,呼吁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,帮助云南灾区打井送水,为灾区民众捐赠急需的生活物资及善款。

  2012年3月21日,云南省曲靖市小斜坡村。晴。

  草窝里,两岁大的小女孩盖着父亲的衣服,露出红红的小脸蛋,安静地睡着,一只土狗卧在孩子身旁。

  孩子就睡在父亲吕灿新的边上。

  此时,吕灿新和村里的其他男人正在与一口井“较劲”。他的妻子则在从山下拉水回家的路上。

  小斜坡村,这个只有21户人家的小村子,靠马驮人背的方式从山下取水到山上的家里,已经持续半年多了。山路崎岖,每走一趟,最少要花一个半小时。

  山下的水塘估计只能坚持到四月。雨水迟迟不来,生计很难维系。

  吕灿新和村里的十个壮劳力,在一个已经干枯一年多的水源点开始进行深挖清淤,希望能挖出干净的饮用水。

  三个男人,站在坑底,浑身裹满了泥。一桶一桶的红色泥浆从深近十米的坑里提出来。

  他们已经挖了一周,但至少还要再挖上十天。泥浆层还有十余米厚。然而,这一番辛苦到最后,能否挖到清水,谁也说不准。

  元谋县姜驿乡海子边村,这个因坐落在水泊旁而得名的村子,到现在已经旱了三年。

  一辆地方红十字会送水车停在村口。留守的老人和孩子在排队接水。

  20岁女孩杨明月挑起50公斤重的两桶水,小碎步向家里走去。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。因为没有水,爸爸和弟弟外出打工。因为没有水,家里的两头牛、十只羊、一匹马,以及看家的小狗,全都卖了。

  杨明月家的四亩田就在家门口。田地表面已经板结干裂,硬得像石头。田边堆着刚刚收上的30公斤麦子。在正常年份,每亩地可以收100公斤麦子。而现在,一场辛苦下来,连当初播下的40公斤种子都收不回来。但即便如此,这收成在当地都可以算得上“还可以”。不少人家地里的麦子只长了一掌高,一直到收获季节都还没有抽穗。

  即使收不回来也要播种,“种下去就有希望,不种就一点希望也没有。”杨明月说。

  村子的农作物绝收三年,粮食和菜都要到外面买。

  在外地打工的姐妹常常打回电话说,福建下雨了,广东下雨了。杨明月想不明白,为什么不能分点雨到自己的家乡。

  在杨明月的记忆里,三月的家乡,到处都是“绿”。大白鹅和鸭子在水稻田里游弋,父亲在田间劳作。

  雨水来的时候,爸爸和弟弟就会回来播种,杨明月说,雨季就是一家人团聚的时候。

  小斜坡村的洋芋苗已经顶土,未来三四天内没有雨水的话,幼苗将无法破土而出,洋芋也将绝收。

  吕灿新说,如果挖不出水,就到更远的地方去找水,直到找到水为止,没有水,就没有一切。

  本报记者 郭铁流 底东娜 摄影报道